新華財經 | 創新交割制度助力玉米淀粉期貨交割降本增效——玉米淀粉首次集裝箱免檢交割順利完成
大商所發布
從大連商品交易所獲悉,近期,大商所首筆玉米淀粉集裝箱免檢入庫的注冊倉單順利注銷并整箱出庫,這標志著大商所從產業需求出發不斷探索創新優化期貨交割制度,在“一品一策”促進期現結合和品種功能發揮方面又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據悉,自2022年4月1日起,大商所在玉米淀粉品種上正式實施集裝箱免檢入庫的交割方式,得到了實體企業的積極參與。4月28日,大商所便收到首筆擬以集裝箱免檢方式入庫的交割預報,4月29日凌晨四時,首批三個裝載玉米淀粉的集裝箱到達位于營口市鲅魚圈運河路的中遠海運百豐泰交割庫,在完成相關手續和流程后順利注冊倉單。5月17日,共353手以集裝箱免檢入庫注冊的倉單完成交割配對。6月中旬,其中297手倉單注銷,并以集裝箱整箱方式出庫,玉米淀粉期貨集裝箱免檢交割首次全流程實踐順利完成。
市場人士表示,與傳統倉庫交割相比,玉米淀粉集裝箱免檢交割通過引入玉米淀粉廠庫和交割倉庫擔保的模式,減少了玉米淀粉入庫檢驗環節,貼近現貨貿易習慣,在保障期貨商品質量的前提下,可節省質檢費用20元/噸。在入庫操作環節中,以集裝箱整箱堆存的方式存儲玉米淀粉,減少了拆箱碼垛等操作環節,降低了入庫成本約15元/噸。對于接貨方來說,客戶可選擇集裝箱整箱方式出庫,較原散包淀粉出庫節省約5元/噸,出庫操作更加便捷,減少了出庫作業時間。可以說,集裝箱免檢交割滿足了客戶“環節少、費用低、貼近現貨、方便交割”的訴求。
同時,“以箱代庫”的模式,在不增設交割倉庫的情況下,有效補充了可供交割庫容,提高了玉米淀粉期貨服務實體經濟的水平。
記者了解到,大商所推出集裝箱免檢入庫的交割方式后,多家淀粉產業企業積極嘗試參與該交割模式。包括遼寧益海嘉里淀粉科技有限公司、青島寶納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國內主要玉米淀粉生產企業在今年5月申請了玉米淀粉集裝箱免檢注冊倉單;交割配對接貨客戶有廈門象嶼農產品有限責任公司、濟南洼地貿易有限公司等國內玉米淀粉貿易企業。
遼寧益海嘉里淀粉科技有限公司是益海嘉里金龍魚糧油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旗下玉米淀粉加工子公司,玉米淀粉年產能55萬噸,其中半數以上通過集裝箱運輸。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玉米淀粉集裝箱免檢交割給玉米淀粉行業客戶提供了參與期貨交割多樣化選擇,節省了注冊倉單成本,實現了玉米淀粉套期保值降本增效。
濟南洼地貿易有限公司是一家主營玉米淀粉的貿易企業,玉米淀粉年貿易量約4萬噸左右,其中約三分之一采用集裝箱方式進行運輸。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玉米淀粉集裝箱免檢交割以集裝箱作為玉米淀粉入庫載體,節省企業玉米淀粉期貨業務操作成本,此次提貨的百豐泰倉庫位置臨近港口,接貨后可以選擇多樣化的運輸方式,出庫更加便利,更貼近玉米淀粉現貨運輸習慣,對玉米淀粉產業發展具有積極意義。
據了解,近年,隨著玉米臨儲制度的取消和運輸業的發展,玉米淀粉運輸方式不斷發生變化,集裝箱運輸逐漸替代了傳統的散包淀粉運輸,成為主流運輸方式。目前,東北地區玉米淀粉外運以集裝箱運輸為主,占比80%以上,山東地區有50%左右采用集裝箱方式。為了解決市場上普遍反應的原有交割倉庫存在的檢驗成本高、交割環節復雜的問題,大商所多次到東北、華北等玉米淀粉主產區和華南主銷區調研玉米淀粉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在營口、上海召開論證會,產業客戶建議在倉庫交割體系中引入集裝箱倉儲。而且,在現貨貿易中企業生產的每批玉米淀粉均有生產批號和出廠質量報告,運輸過程中可以通過批號追溯生產企業和出廠質量情況,因此將集裝箱儲運應用到期貨交割中,大多數玉米淀粉產品均有條件生產倉單。通過研究玉米淀粉現貨包裝、物流、倉儲保管等業務細節,創新提出對集裝箱運輸玉米淀粉以免檢方式入庫注冊倉單的優化方案,得到國內玉米淀粉產業客戶的廣泛認可。
大商所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大商所將堅持服務面向實體經濟、創新緊跟市場需求,在此次玉米淀粉集裝箱免檢交割順利完成的基礎上,進一步總結經驗,繼續優化玉米淀粉期貨合約規則,不斷提高玉米淀粉期貨功能發揮水平。(新華財經 馬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