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基金命不長
摘自:中國期貨業協會 期貨投教網
(一)耀眼的明星團隊
美國長期資本管理公司(LTCM)成立于 1994 年 2 月,該公司注冊于開曼群島,總部設在離紐約市不遠的格林威治,是一家主要從事定息債務工具套利活動的對沖基金,該基金曾經是當時世界上最出色的對沖基金之一。
公司的創辦人約翰? 梅里韋瑟( John Meriwether )是芝加哥人。1974 年梅里韋瑟進入所羅門兄弟公司(Salomon Brothers),而之前曾在西北大學和芝加哥管理學院學習。因為具有數學研究背景,進入公司后就開始從事債券交易。當時,計量學尚未在華爾街的學派中間流行,梅里韋瑟對計量學技術在債券交易中的應用進行了研究并付諸實施。1977 年,公司專門成立了從事債券套利部門并由梅里韋瑟負責,很快他所創辦的這個部門便成為全公司最盈利的部門。隨著名聲的擴大,他的研究方法被很多其他公司模仿和復制,他也因此被人尊稱為“點石成金”的華爾街債券套利之父。
1991年,梅里韋瑟離開了所羅門兄弟公司,原因是涉及一樁交易丑聞而被政府指控,盡管最后證明他在這件事上是清白的,但還是被迫離開了。
1993年,他成立了避險基金──長期資本公司,該基金共有十一位出資人,除了梅里韋瑟自己外,還有他的一些舊部,幾位所羅門兄弟公司的債券交易員,但令人耀眼的是,他還吸引了金融學術界的巨擘,后來在1997年獲得諾貝爾獎的斯科爾斯(Myron Scholes)和默頓(Robert C. Merton),還有前財政部副部長及聯儲副主席莫里斯(David Mullins)加盟。如此陣容,難怪被人稱之為“夢幻組合”。
1993年底,梅里韋瑟獲得了長期資本管理公司的創立資本。在美林證券的幫助下,LTCM從企業主、社會名流,甚至私立大學基金處獲得了數億美元的資金。在1994年2月24日LTCM開始正式進行交易之前,公司就已累積了超過10.1億美元的資本。
(二)驕人的業績
LTCM成立之初,資產凈值為12.5億美元,憑借著優秀的業績,到1997年末,已上升至48億美元,凈增長2.84倍。1994—1997年,年投資回報率分別為:28.5%、42.8%、40.8%和17%。同時,由于一步步放大對財務杠桿的利用,資產總額得以迅猛擴張,1996年飆升到1 400億美元,比其自有資本整整高了30倍,比當時美國最大的共同基金還要大2.5倍,與當時第二大的對沖基金相比,規模大了4倍。
LTCM的投資策略是“市場中性套利”,具體而言是“通過電腦精密計算,發現不正常市場價格差,資金杠桿放大,入市圖利”。 斯科爾斯和默頓將金融市場歷史交易資料,已有的市場理論、學術研究報告和市場信息有機結合在一起,形成了一套較完整的電腦數學自動投資模型。他們利用計算機處理大量歷史數據,通過連續而精密的計算得到兩種不同金融工具間的正常歷史價格差,然后結合市場信息分析它們之間的最新價格差。如果兩者出現偏差,并且該偏差正在放大,電腦立即建立起龐大的債券和衍生工具組合,大舉套利入市投資;經過市場一段時間調節,放大的偏差會自動恢復到正常軌跡上,此時電腦指令平倉離場,獲取偏差的差值。
比如,在1996年,LTCM大量持有意大利、丹麥、希臘政府債券,而沽空德國債券。LTCM的模型預測,隨著歐元的啟動,上述國家的債券與德國債券的息差將縮減。最終,由于市場表現與LTMC的預測驚人的一致,LTCM因此獲得巨大收益。當年,長期資本基金的利潤總額高達21億美元之巨,收益率高達57%(扣除手續費和利潤提成后的收益率也達到40.8%)。更加重要的是,他們的波動幅度非常小,整個1996年,沒有任何一個月出現超過1%的月度虧損額。
照理,套利交易即使成功,其收益率也不會很高,LTCM的收益率之所以高,秘密就在于充分利用財務杠桿擴大套利規模。LTCM憑借著明星團隊的影響力,不愁借不到錢。當時,向LTCM提供融資的銀行有55家之多,各家銀行生怕落后,紛紛自相殺價。正常情況下,借給客戶的利率應該比倫敦銀行間同業拆放利率(LIBOR)高200個基點,但是,銀行借給LTCM的錢,其利率只比倫敦銀行間同業拆放利率高50個基點。同時,LTCM非常巧妙地利用銀行急于賺取服務費的心理,在交易時也只愿繳納極少的保證金。就這樣,在充分利用杠桿的作用下,LTCM的交易規模被放大到無以復加的地步,1995年,其金融衍生工具的總規模已經達到6 500億美元,而2年以后,這一數字達到12 500億美元。
?。ㄈ┩速Y風波
1997年最后一個季度,LTCM宣布了令人震驚的減資決定,其理由是好的投資機會變得越來越難找,相對于投資機會而言,基金的資金實在太多了,當時掌握的資金接近70億美元,幾乎和美林證券持平。減資的計劃是1997年底,將1994年開業之前投入的原始投資在該年度所獲得的全部利潤,以及以后投入的全部資本金及其應分配的利潤,一次性全部退還給投資者,但LTCM及公司員工的投資并不在此列,此外,還不包括那些比較大的戰略投資者。
計劃一公布就激起了很大的爭議,即使在內部也有反對聲音,比如兩位學術大師就都是持反對意見者。而投資者更是極度憤怒,紛紛指責LTCM無視投資者的利益,一心只為自己打算。他們要求將錢留下來,但都被拒絕。
盡管LTCM意識到投資機會減少而以減資來應對并非沒有道理,但LTCM減資之后,資產規模并沒有縮減,這意味著財務杠桿被進一步擴大。因此,減資背后的實際邏輯是:即使同等交易規模下收益率降低,但通過迫使外部投資者收回資金,LTCM的合伙人擴大了自己在LTCM當中的份額,自有資本的收益率仍舊可以維持,其隱含的前提自然是仍舊對以往的交易策略充滿自信。現在,LTCM通過利用個人財務杠桿、公司財務杠桿,以及基金本身財務杠桿三位一體的互相關系,極大地擴大他們的資金規模,當然,所積欠的債務也達到了驚世駭俗的水平。
(四)大廈傾覆
1998年,危機降臨亞洲金融市場,LTCM模型認為:發展中國家債券和美國政府債券之間利率相差過大,預測二者之間差距會縮小。于是利用從投資者那兒籌來的 22億美元作資本抵押,買入價值3 250億美元的證券,杠桿比率高達60倍。
在1998年5月,LTCM的噩夢開始了,當月,該基金虧損6.42%,6月又虧損10.14%,兩個月使LTCM的資本減少了4.61億美元。在金融危機中,大量金融機構的套利交易都面臨虧損而斬倉,這使得本來就被認為不合理的基差進一步擴大。7月,所羅門兄弟也被迫退出套利交易業務,使得危機進一步加劇。在虧損擴大時,由于資金短缺,LTCM被迫將一些本來很有希望賺錢的套利頭寸在不利時點上解倉,因此使得虧損進一步加大。
由于國際石油價格下滑,俄羅斯國內經濟不斷惡化。8月17日,俄羅斯宣布盧布貶值,停止國債交易,將1999年12月31日前到期的債券轉換成了3~5年期債券,凍結國外投資者貸款償還期90天。這引起了國際金融市場的恐慌,投資者紛紛從新興市場和較落后國家的證券市場撤出,轉持風險較低、質量較高的美國和德國政府債券。8月21日,美國30年期國債利率下降到20年來的最低點,同期,德國債券價格上漲,收益率降低,意大利債券價格下跌,收益率上升,原本預期的公債價差不僅沒有收斂,反而進一步擴大,LTCM因此兩頭虧損。8月31日紐約股市大跌,全球金融市場一片“山雨欲來風滿樓”的景象。8月底之前,LTCM已虧損了18.5億美元的資本,正在走向破產邊緣。
進入9月,LTCM的虧損還在一天天擴大,LTCM的籌資自救努力均告失敗。本來,對美國而言,LTCM破產算不上什么,但現在華爾街擔心的問題是LTCM還持有大規模的套利頭寸,一旦這些頭寸在市場上開始平倉,將會引發許多市場的連鎖反應,導致整個金融體系的災難性虧損。
情急之下,美聯儲只能打破以往不干涉立場,親自出面組織金融機構債權人對LTCM的情況進行緊急會商。經過簡單的審計評估,可見的總虧損約為46億美元,看來,要避免金融市場更大的災難,必須給予一筆36.25億美元的援助。
隨即展開的救助談判可想而知,LTCM在談判中毫無還手之力,這些金融機構給出了一個收購低價,在談判中,巴菲特只給了對手不到一小時的時間接受這個交易。
9月23日,在美聯儲出面組織安排下,以美林、摩根為首的15家國際性金融機構與LTCM達成協議,由這些金融機構注資37.25億美元購買LTCM的90%股權,共同接管該公司。LTCM的共同出資人獲得10%、價值約4億美元的股份,但這些錢全部都用于償還債務,他們曾以自有資金投資LTCM的19億美元,也全都消耗殆盡。
(五)結局
經過其他投資機構注資后,市場恐慌稍退,LTCM得以繼續經營,解困案后的第一年獲利10%。在2000年初,所有頭寸被解除后,該基金被清算解散。
LTCM的整個軌跡猶如一部過山車,從一路輝煌走向敗亡,而在期間,最大的受益者就是那批在1997年底被強迫撤資的外部投資者,想當初,他們苦苦哀求留在LTCM沒有成功,沒承想,正是這一強制行為挽救了他們。另外,在1998 年危機發生之前,還有大約30 多位投資者將他們在LTCM中的投資全額套了現,他們的收益更加可觀。在減資行動中,一些待遇比較優惠、獲準保留較多投資的幸運者,最后都虧了錢。
LTCM自身總的損失是非常驚人的。截至1998 年4 月,最初投入長期資本管理公司的每1 美元投資累計增值了4 倍,達到了4.11 美元,但到了救助行動開始的時候(僅僅只過了5 個月時間),最初投入長期資本管理公司的每1 美元投資就只剩下區區33 美分了。
和華爾街大多數銀行的員工一樣,LTCM員工們的報酬,主要來自年終獎金。由于LTCM員工大都將這部分獎金作為投資,投進了自己的公司之中,最后都落了個血本無歸。不少員工都說“我們虧掉了自己所有的錢,最后落了個一場空”。
至于梅里韋瑟本人,在LTCM解困后,又帶領一些舊部創辦了新的避險基金JWM Partners,在1999年12月前,他們已募得2.5億美元的基金。新基金延續許多LTCM的策略,當然,杠桿被大幅度較低了。然而由于次貸風暴的影響,JWM Partners從2007年9月到2009年2月,公司旗下的相關價值機會二號基金蒙受了44%的虧損,JWM避險基金也最終于2009年7月宣告倒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