礦山供應預期增加打壓銅價
7月11日,滬銅主力合約上漲0.43%,收于79920元/噸,持倉量19.5萬手,較上一交易日減少0.34萬手,成交量7.64萬手,較上一交易日減少2.02萬手。目前影響銅價的因素如下:
宏觀方面,中國6月PPI同比下降0.8%,降幅連續三個月收窄。
供給方面,今年第一季度,洛陽鉬業整體產銅14.75萬噸,同比增長122.86%,亦創下“單季歷史最高產量紀錄”。業內人士預計,根據TFM和KFM目前實現的月度產能,洛陽鉬業上半年產銅量或接近30萬噸,全年大概率超越年初公布的52萬-57萬噸產量指引上限,新增超15萬噸以上的產銅量。Mysteel調研數據顯示,2024年6月國內電解銅實際產量97.99萬噸,環比減少0.15%,同比增加2.56%。1-6月國內電解銅產量累計為585.89萬噸,同比增加4.49%。
需求方面,6月再生銅桿價格回調趨勢明顯,環比5月均價下調2000元/噸左右,跌幅達2.5%;精廢銅桿價差方面,隨著銅價的大幅回調,精廢價差逐漸收縮,因原料持貨商捂貨待漲心態偏強勢,再生銅原料抗跌性明顯。原料緊缺限制再生銅桿生產進程。精銅桿訂單回升刺激產出環比增長。據調研企業生產計劃來看,7月精銅桿調研樣本預計產量為76.73萬噸,環比增加1.64%,同比減少1.44%;7月精銅桿調研樣本產能利用率預估為59.55%,環比下降0.99%,同比下降5.25%。
庫存方面,7月11日,LME銅庫存增加11300噸至206775噸,上期所銅倉單增加1176噸至249794噸。
展望后市,隨著多個礦山陸續傳出增產消息,下游企業需求小幅下滑,銅價短期承壓可能性較大。
風險點:美聯儲加大緊縮力度、全球金融市場不穩定、礦山產量受到擾動、國外銅庫存過低引發金融資本實施逼倉行為、歐元區經濟衰退。
【日報】廣金期貨銅日報:礦山供應預期增加打壓銅價2024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