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花社区在线观看高清视频动漫_日日躁狠狠躁狠狠爱_精品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_成A∨人片在线观看无码_小sao货大ji巴cao死你h_久久久不卡国产精品一区二区

熱線電話:400-930-7770
當前位置: 投資者教育 > 投資者保護

【紅色金融路】第38集:金融領域的“淮海戰役”!揭秘新中國的第一場經濟戰役

發布時間:2021-07-16

【紅色金融路】第38集:金融領域的“淮海戰役”!揭秘新中國的第一場經濟戰役

央視財經 人行 廣金期貨 7月14日

圖片


圖片

上海是近代中國的金融中樞,七十多年前一度成為國內外投機資本的聚集地,曾被稱作“冒險家的樂園”。上海解放初期,國民黨統治時代惡性通貨膨脹的影響仍在延續,當時的上海投機成風,物價飛漲,于是在這里打響了新中國的第一場經濟戰役——銀元之戰,而這場經濟斗爭也被稱為金融領域的“淮海之戰”。



以下視頻來源于

央視財經


10:29



黃浦江邊的上海外灘,解放之前被稱作是“十里洋場”。外灘15號是今天的中國外匯交易中心,在那時是國民政府的中央銀行,1948年12月23日,一大早銀行開市,市民們就像潮水一般涌入進來,希望把手中不斷惡性貶值的金圓券兌換成黃金。

圖片


解放前的上海外灘,曾是殖民化資本主義勢力聚集的頑固堡壘,一度聚斂了中國大量財富。國民政府在法幣體系崩潰后,于1948年發行了金圓券,然而本應抑制物價上漲、維持貨幣體系穩定的金圓券,卻害苦了上海人民。

上海市銀行博物館館長 黃沂海當時物價飛漲的程度,不僅是早市跟晚市不同,幾乎是要按著時點掐著秒表來算,每秒都不一樣。有些老百姓到理發店去理發,理發前說好是一個價格,理完發又漲到了另外一個價。所以那時就想了一個辦法,就是推出金圓券的政策。當時按照發行初衷,是以金圓為本位,每個金圓單位含0.22克的純金。所以叫金圓券,但是實際是做不到的。


沒有足夠的黃金儲備,限制鑄幣的數量就沒有相應的保證。金圓券在當時不斷地超發濫發,每小時都在貶值。市民排隊買米,排尾付出的價錢比排頭貴;銀行收款不數多少張,只數多少捆。“大街過三道,物價跳三跳”,人人不留隔夜錢,市場一度更加混亂。

圖片


上海市銀行博物館館長 黃沂海60億法幣,折合金圓券1萬元,在當時的上海市場只能買到一勺米,70多粒大米。


1949年5月28日是上海解放的次日,軍管會頒布公告:自即日起,以人民幣為計算單位,6月5日以后,禁止金圓券在市面流通。6月1日,中國人民銀行上海市分行掛牌,并開始以人民幣兌換金圓券,比率為1∶10萬。


上海市銀行博物館館長 黃沂海人民政府一到上海就采取了幾個措施。一是從北海銀行,就是解放區的銀行,把剛剛印好的人民幣用40輛大卡車送到上海。二是隨人民解放軍南下的,解放區當時印刷廠的一些干部,迅速接管了上海曹楊路中央銀行中央政府的一個印鈔廠,用廠里留下的一些美國的印鈔設備,加上我們解放區帶來的鈔版,即人民幣的鈔版,開足馬力日以繼夜地開始在上海印制人民幣


圖片


短短5天,上海市民蜂擁而至,把他們家里的金圓券推著小車、裝著麻袋送到人民銀行的兌換點,兌換了36萬億。初步估計,后來用7天時間把整個上海的金圓券基本兌完。


圖片


用人民幣兌換金圓券,給上海人民帶來了生機,然而此時,上海解放還不到兩周,一些投機分子趁機興風作浪,利用老百姓多年飽受通脹之苦、擔心紙幣貶值的心理,玩起了他們擅長的金融游戲。

上海市銀行博物館工作人員 許斌國民政府晚期,惡性通貨膨脹開始,老百姓意識到銀元這些硬通貨是比較保值的。上海解放以后,老百姓有點“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的感覺,覺得人民幣也是一種紙幣,還是不讓人放心,所以習慣性地想把紙幣兌換成銀元。所以老百姓往往是把原來的金圓券換成人民幣,然后再拿人民幣去黑市上換成銀元。


圖片


銀元價格有很大波動,官方價格跟黑市價格差別很大。黑市價格在1949年6月4日差不多是1100元人民幣兌換一個銀元,而到1949年6月7日,上海剛剛解放10天的時候,銀元的價格就到達了2000元人民幣兌換一個銀元。


面對這樣的情況,當時的華東局召開了緊急磋商,當機立斷,計劃對貨幣的大型投機場所進行殲滅性的打擊,銀元之戰即將在上海打響。

記者 李斯璇:一些老上海稱,上海的漢口路在70多年前被叫做“三馬路”。而記者觀察到的一扇高高的厚重的鐵門背后的建筑,其實還通向當年的二馬路,也就是今天的九江路。那個時候二馬路被稱為是東方華爾街,很多國內外的金融機構都聚集在這。而在上海剛剛解放的時候,一場極為重要的金融斗爭就發生在這棟建筑里。


德必外灘WE園區客戶經理 陳婧這張照片是當時的交易大廳。


圖片


當時有一個地下金庫,現在可以看到有一個玻璃走道,一頭可以看到我們金庫的保險門,另外一頭估計是通往人民廣場的一條路。


圖片


當時它不僅是上海最大的證券交易所,也是遠東最大的證券交易所。


圖片


這是一張當時交易的老照片,當時上海有幾百臺電話,其中絕大多數都在這座樓里面。上海剛剛解放的時候,整個金融市場可能比較混亂,有一些投機倒把分子,了解到這樣的交易的基礎設施,包括電話和證券交易所在全上海遍布的一些據點,利用這些來進行銀元的投機倒把。


圖片


當時上海街頭充斥著銀元販子,隨處可見許多人兩手敲著銀元,“大頭小頭”,叮叮當當,沿街叫賣。

上海社科院經濟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徐昂由于銀元投機分子的操縱,致使銀元的價格每天翻倍上漲,包括大米、面粉等其它生活必需品,價格也隨之上漲,甚至幾天之內這些價格就可以翻到兩到三倍。


隨后,人民政府組織多方力量,對當時的大型投機場所,也就是上海證券交易所進行了查封。

上海社科院經濟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徐昂:6月10日上午8點,近200名公安干警身著便衣,以各種方式潛入到這里。9點左右,各種投機活動大概迎來了一個高潮,就是集中進行交易的時刻到了。10點,滿載著解放軍的卡車正式包圍了這里,不允許任何人出入。


這個行動效果非常顯著,行動結束第二天,人民幣對銀元的比價就從原來的2000:1,直接降為了1200:1,將近一半。為了長期控制貨幣的情況,包括物價問題,源源不斷地將全國各地的糧食、大米、面粉、棉花、煤炭,運到上海來,使得老百姓覺得用人民幣一樣可以買到需要的基本生活物資。在這個過程中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措施,那就是折實。即不根據貨幣的價格,而是根據物品實際的價值,也就是說今天我用一斤米存到銀行,那么幾天后,我仍然可以按照一斤米的實際價值換回。


“銀元之戰”過后,時間到了1950年的春夏之交,這個時候整個上海的物價基本穩定下來,“銀元之戰”為人民幣全面占領市場掃除了障礙,成為遏制通貨膨脹的重要一步,為中國共產黨接管大城市和調控經濟提供了寶貴的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