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是中國共產黨建黨100周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防范遏制非法證券期貨活動任務艱巨、責任重大。
在第三個“5.15全國投資者保護宣傳日”來臨之日,小編梳理了一些典型案例及防范應對之策,供投資者參考。
案例 01:火眼金睛 鑒別非法平臺
為了“蹭流量”,很多期貨公司“被山寨”了。“山寨網站”讓投資者飽受其害,也讓“正牌”期貨公司苦不堪言。
想查合法機構名單?網絡上的查詢鏈接卻帶著你跑偏,號稱“龐大數據庫、信息交互處理、操作快捷、查詢精準”“監管機構查詢系統”“國家信息安全3級認證系統查詢結果權威發布”,3秒鐘給出查詢結果,卻只是為了把你的手機號騙到手。
以期貨頭部公司為例,當投資者通過瀏覽網站看到期貨經營機構想進入其官網進一步了解時,順手在搜素引擎上輸入名稱,卻能出現好幾個類似的“山寨網站”,如果沒看清“官方”倆字,鼠標一點,進去的可能就是陷阱,其實搜索引擎也頗有“心機”,這些網站后面大都有小小的且不甚明顯的“廣告”字樣。
隨機點入幾家“山寨”鏈接,其實就是借用與知名公司相似度極高的名稱增加自己的點擊量。據知情市場人士透露,這類“山寨”網站背后根本沒有接入到真實的交易系統,實質大多是場外對賭。一旦投資者下載了“山寨”網站推薦的交易軟件,那么投資者所交易的只是非法機構建立的虛假盤面,客戶的資金并未經過銀行監管系統,而是轉入個人賬戶,這樣就導致許多投資者的資金被非法侵占。此外,盤面雖然看著在運行,但是所有的數據都是所謂的機構自己偽造的,投資者交易的行情都只是虛假數據的波動。
為此,“正牌”期貨公司亦不堪其擾。新湖期貨、海通期貨、南華期貨均曾就此發布過公告,表示公司并未授權其他機構或個人以公司名義開展業務,也未授權其他機構或個人使用公司商標及標識,并公布公司唯一官方網址以及多個非法冒充網站,提醒廣大投資者注意分辨。
搜索引擎存在競價排名的方式,讓不少愿意花錢的“山寨”網站排在搜索結果靠前的位置。事實上,非法平臺利用“山寨”網站的主要目的便是獲客。此前有媒體曾報道,現貨市場在百度搜索上的業務投放量僅次于“莆田系”醫院。
有資料顯示,在百度推廣的交易所會員企業呈穩步增長趨勢。百度的一份對外資料顯示,部分交易平臺通過百度推廣8個月快速吸納會員單位近200家,會員一年凈入金在幾千萬到幾十億不等,這種依靠推廣方式獲取會員的速度令人驚嘆。據悉,有相當數量的現貨經營機構一年收入5000萬元,有4000萬元投給搜索引擎,獲客成本如此高昂,但收益仍高于投入,因此這些交易所和會員單位對此推廣業務仍趨之若鶩。
非法機構推廣泛濫、現貨詐騙成災,嚴重損害投資者利益。由于“魏則西事件”的影響,百度搜索在搜索競價排名等業務上進行了規范,國家網信辦也對百度的業務提出了整改要求。
轉自:期貨日報
閱讀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