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供穩價”、儲運創新,期貨交易所各顯神通
期貨日報消息:今年以來,受全球疫情沖擊、供需錯配、流動性寬松等多重因素影響,全球大宗商品價格波動劇烈,產業鏈面臨物流受阻、資金緊張、產銷困難等嚴峻挑戰,“保供穩價”也成為第三屆(2021)中國大宗商品金融服務創新峰會最關注的熱點問題。在由永安期貨總經理葛國棟主持的圓桌對話中,各家期貨交易所相關負責人表示,將通過完善品種合約規則,打造標準倉單交易平臺、場外綜合業務平臺,開展企業風險管理計劃,加快碳排放權、外匯等期貨品種研究等舉措,維護市場穩定運行,進一步提高期貨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
面對今年大宗商品價格大幅波動,鄭商所推出了一系列服務“保供穩價”、服務實體經濟的具體舉措。鄭商所副總經理王曉明在會上介紹說,一方面,鄭商所強化監管,及時施策穩定市場預期。鄭商所認真學習貫徹國務院常務會議精神,全面落實證監會有關要求,密切跟蹤分析品種現貨市場變化,加強與現貨管理部門、產業客戶的溝通,充分發揮一線監管職責。今年以來,針對大宗商品價格波動,鄭商所及時果斷地采取提高交易保證金標準、漲跌停板幅度、交易手續費標準,實施交易限額、修改限倉標準等措施,積極引導市場預期,有效降低了市場熱度。
另一方面,鄭商所也注重“練好內功”。緊跟現貨市場變化趨勢,修改完善棉花、玻璃、鐵合金等品種合約規則;調整動力煤期貨滯納金費用、優化結算流程。“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提出后,為服務國家新能源戰略、助力清潔能源行業發展,鄭商所積極探索利用純堿期貨服務光伏產業的方式方法,深入調研光伏玻璃主產區市場情況,將安徽納入純堿期貨交割區域。
同時,鄭商所多措并舉,持續發力服務實體經濟。一是將產業基地建設作為服務實體經濟的重要抓手,以龍頭企業為中心,發揮示范效應和“傳、幫、帶、連”作用,帶動上下游企業正確認識、參與期貨市場,管理經營風險,保持供應鏈穩定。
二是依托鄭商所場外綜合業務平臺,根據市場及客戶的需求不斷引入新業務模式,在非標資源方面努力探索。特別是引入產業龍頭企業打造產業生態圈,發揮資源整合優勢,深度促進產融結合。今年9月,中華棉倉單購銷專區在鄭商所場外平臺正式上線交易,從近期運行情況看,報價活躍,交易規模和企業參與積極性超出預期。
三是通過系列主題活動,助力中小企業穩健經營。鄭商所有針對性地增強對中小企業的服務力度,與中期協聯合舉辦“穩企安農護航實體——保供穩價背景下期貨服務中小企業”主題活動20場。不少期貨經營機構通過基差報價、倉單服務和場外期權,幫助企業實現風險管理的個性化定制,緩解了企業壓力。
四是在河南、安徽、山東等地創新開展尿素“商儲無憂”試點,助力穩供應保春耕,支持承儲企業參與尿素期貨套期保值,并對企業參與期貨市場的倉儲費、交易手續費等各項費用予以資金支持,有效規避承儲期間的價格波動風險。
自新冠疫情開始以來,國內外經濟環境發生較大變化,“保供穩價”成了推動國民經濟有序健康發展的主基調。大商所黨委委員、副總經理程偉東表示,大商所積極融入新發展格局,著重從兩個方面探索更好發揮期貨市場功能、服務“保供穩價”和國民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有效路徑。
一是苦練內功,努力為實體經濟提供有效的價格信號和風險管理場所。“產品工具上市后,如何更高質量地運行是我們關注的重點。”他說,近年來,大商所按照場內場外齊抓并進的思路推進市場建設。在場內,圍繞已上市品種施行“一品一策”、因品施策,通過提升合約連續活躍度和交割便利性、加強市場監管等舉措,在維護好市場秩序的同時,持續優化市場運行質量和效率,服務實體產業深度參與。在場外,戰略性啟動“一圈兩中心”場外市場建設,通過交易所搭平臺,聚集各方資源,共同服務實體企業,構建大宗商品生態圈,建設大宗商品交易中心和價格信息中心。
二是搭臺賦能,為企業提供針對性期貨風險管理方案。程偉東表示,交易所建市場搭的是平臺,服務則主要靠期貨公司、期現公司和銀行、證券、保險、基金等金融機構。“為推動金融機構提升服務能力,我們在2014年首先開展了場外期權項目試點后,多年來陸續推出基差貿易和場內期權項目,現已整合成綜合性的‘大商所企業風險管理計劃’,通過助力期貨公司及風險管理公司鍛煉人才隊伍、提升服務能力,更好地服務實體企業利用衍生工具。截至目前,“大商所企業風險管理計劃”已累計開展300多個項目,服務企業近500家。今年上半年參與項目備案的134家企業中,52%為中小微企業。”據他介紹,針對航運物流價格大漲的情況,大商所在加快推進集裝箱運力期貨研發進程,爭取早日推動上市,為物流企業及相關貿易企業提供風險管理工具。未來,大商所將構建日益完善的場內場外產品體系,提供更專業、更精細的衍生品服務,為國民經濟高質量發展作出貢獻。
目前,廣期所正在大力推進碳排放權期貨市場的建設。廣期所副總經理曹子海表示:“雙碳目標是我國實現可持續發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也是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必然選擇。”他提到,碳市場是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一個重要政策工具,而期貨市場作為碳市場的一個組成部分,相關期貨產品的上市將有利于通過市場化手段實現碳排放權的合理定價和碳排放權資源的合理配置,推動國內產業的綠色升級。全國碳現貨市場已于7月16日啟動。預計未來幾年中,低碳轉型升級帶來的挑戰也將通過產業鏈傳導到經濟各個領域,而相關期貨產品則可以為不同的產業行業企業提供風險管理工具,有利于企業全面推進低碳的轉型升級。
上期所正致力于打造場內場外聚合、線上線下融合、期貨現貨結合、商品金融聯合的綜合性國際化的一流衍生品服務平臺,向綜合性大宗商品交易和風險管理生態體系的方向努力。上期所商品三部總監張宏民介紹說,近年來,上期所持續推出品種交割儲運環節多項創新性業務。
自2018年5月28日上線以來,上期標準倉單交易平臺始終聚焦金融與實體的深度融合,不斷通過業務創新,推進期貨與現貨、場內與場外互聯互通,盤活存量資產,提升倉單流通效率,加速企業資金回籠。目前,平臺已上線13個品種的標準倉單交易業務,以及天然橡膠延伸倉單交易業務,市場運行平穩,交易日趨活躍,實體企業和金融機構參與積極。2020年11月,平臺上線標準倉單質押業務。截至今年9月底,相關企業特別是民營企業,通過該業務獲得超過10億元貸款,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企業的資金壓力。
在貿易商廠庫方面,上期所一是發揮現有貿易商廠庫跨境資源調撥能力,推出了跨境交收業務。2021年1月下旬,上海國際能源交易中心圓滿完成了首次低硫燃料油“境內交割+境外提貨”,在期貨市場發展30年來首次實現了以人民幣計價的跨境交割。二是擴大貿易商廠庫的資格申請范圍,促進產業良性發展。上期所創新性地引入了風險管理公司作為交割倉庫貿易商廠庫。
此外,為深入貫徹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支持浦東新區高水平改革開放打造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引領區的意見》的指示精神,上期所正積極推進全國性大宗商品倉單注冊登記中心建設。這將進一步促進產融結合,便利倉單作為銀行可質押標的物,幫助實體企業增信、盤活現貨資產,為現貨市場規范發展提供有力支撐,也有利于期貨市場自身的高質量發展。
金融期貨方面,中金所外匯事業部負責人王瑋表示,未來外匯期貨推出后,將對企業現金流、非貿易價格因素的避險起到一定積極作用。尤其是從現金流管理上,為企業提供一個很好的幫助。據他介紹,交易所正在積極加快相關品種的研發,雖然目前國內還未推出外匯期貨,但是部分風險管理公司已經開始為企業提供外匯的風險管理服務,促進國內形成良好的市場基礎,未來外匯期貨上市后,將有效幫助企業管理價格和收入風險。
浙江國際油氣交易中心有限公司董事長陳嶸介紹說,2020年,上期所戰略入股浙油中心,以此為契機,各方正在攜手打造我國第一個以區塊鏈技術為支撐的期現一體化大宗商品登記基礎設施的應用場景,與舟山的港口優勢、儲運基地建設相結合,將有效助力油氣化工大宗商品的“保供穩價”,保障國家戰略物資供應安全。
【免責聲明】本文轉自博易大師,本文發布僅代表作者個人或公司觀點,與本信息發布平臺無關。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