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花社区在线观看高清视频动漫_日日躁狠狠躁狠狠爱_精品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_成A∨人片在线观看无码_小sao货大ji巴cao死你h_久久久不卡国产精品一区二区

熱線電話:400-930-7770
當前位置: 關于我們 > 黨員教育

中共中央關于追授鄭德榮等7名同志“全國優秀共產黨員”稱號的決定

發布時間:2018-12-26

2018年是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全黨同志正滿懷豪情、意氣風發,奮力書寫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新篇章。為大力表彰宣傳信念堅定、對黨忠誠、擔當作為、干事創業的新時代典型,激勵和引導廣大黨員干部進一步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上來,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見賢思齊、銳意進取,努力創造無愧于時代、無愧于人民、無愧于歷史的業績,黨中央決定,追授鄭德榮、鐘揚、李泉新、許帥、姜仕坤、張進、張超等7名同志“全國優秀共產黨員”稱號。  
鄭德榮,男,漢族,吉林延吉人,1926年1月出生,1952年11月參加工作,1953年1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東北師范大學原副校長、榮譽教授、博士生導師。2018年5月3日,因病醫治無效去世,享年92歲。鄭德榮同志是我國著名中共黨史專家,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的重要開拓者和奠基人。他理想信念堅定,畢生追求、信仰馬克思主義,畢生研究、宣傳馬克思主義,67年來始終堅守在教學科研一線,出版學術著作和教材50余部,主編的《毛澤東思想史稿》開創毛澤東思想史科學體系的先河,以鮮明政治立場、卓越學術成就踐行對黨的事業的忠誠與執著。他學高德馨、以身垂范,牢固樹立為黨和人民述學立論遠大理想,把傳承紅色基因貫穿立德樹人全過程,把黨的創新理論貫穿學術研究全過程。他品行高潔、虛懷若谷,從不以資深學者自居,從不為自己和親屬謀取特殊照顧,贏得廣大師生和學界普遍敬仰。
鐘揚,男,漢族,湖南邵陽人,1964年5月出生,1984年8月參加工作,1991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復旦大學研究生院原院長、生命科學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央組織部選派的第六、七、八批援藏干部。2017年9月25日,在赴內蒙古為民族干部授課途中遭遇車禍不幸去世,年僅53歲。鐘揚同志對黨無比忠誠、對事業無比熱愛、對人民無比赤誠,長期從事植物學、生物信息學研究教學工作,取得一系列重要研究成果。他秉持“只要國家需要、人類需要,再艱苦的科研也要做”,在青藏高原跋涉數十萬公里,收集上千種植物的數千萬顆種子,為國家和人類儲存下綿延后世的基因寶藏。他牢記“組織的需要第一”,16年如一日把生命最寶貴的時光獻給祖國雪域高原,傾心培育少數民族科研教學骨干,幫助西藏大學將生物多樣性研究成果推向世界。他堅持“干事比名分重要”,勤勉務實、嚴格自律,生活簡單樸素,從不對職務待遇、收入條件提任何要求,彰顯了共產黨員的崇高精神和人格力量。  
李泉新,男,漢族,江西豐城人,1958年2月出生,1976年2月參加工作,1985年8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江西省委第三巡視組原組長。2016年5月31日因病醫治無效去世,年僅58歲。李泉新同志信念堅定、對黨忠誠,在紀檢監察和巡視戰線工作27年,始終秉持“沒有不能揭的黑、沒有不敢碰的惡”,與腐敗分子作堅決斗爭。他堅持原則、執紀如鐵,發現問題線索嚴查到底,面對威脅恐嚇毫不畏懼,忠誠履行紀檢監察干部和巡視干部的神圣職責。他勤于鉆研、善作善成,每打一仗都及時總結,不斷改進巡視工作方法。他模范運用監督執紀“四種形態”,對有苗頭性傾向性問題的干部及時談話提醒,為多名黨員領導干部澄清問題。他不徇私情、秉公辦事,堅守自身干凈的行為底線,任何時候都不開特權口子,樹立了紀檢監察干部和巡視干部的好形象。 
許帥,男,漢族,河北磁縣人,1979年11月出生,2002年9月參加工作,2005年1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河南省安陽市救助管理站原站長。2016年9月1日,因病醫治無效去世,年僅36歲。許帥同志始終把為人民服務作為自己人生追求,放棄原本穩定的機關工作,主動向組織請纓到救助管理站工作。他把共產黨人的大愛情懷無私奉獻給困難群眾,勸導露宿街頭的流浪乞討人員來站接受救助,在全國率先設立醫療安置區,關愛幫助聾啞流浪兒童重返校園,想方設法為受助人員尋親,3年累計救助1.5萬余人次。他視事業重于生命,恪盡職守,忘我工作,即使身患癌癥,仍以常人難以想象的毅力拼命工作,直到生命最后一刻。他去世后捐獻了遺體和眼角膜,完成“救助生涯的最后一站”,用生命詮釋了“為民甘做孺子牛”的精神。
姜仕坤,男,苗族,貴州冊亨人,1969年12月出生,1990年8月參加工作,1992年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貴州省晴隆縣委原書記。2016年4月12日在出差期間突發心臟病不幸去世,年僅46歲。姜仕坤同志長期在貧困偏遠山區工作,始終把共產黨人的堅強黨性體現在脫貧攻堅的使命擔當中。在晴隆縣工作的6年多時間里,他以堅忍不拔的勁頭,探索出經濟、生態、扶貧三效同步精準脫貧的“晴隆模式”。他把群眾疾苦掛在心上,足跡遍布晴隆縣所有鄉鎮、村居,和老百姓細算經濟賬、共謀脫貧策,發動群眾種草養羊,發展山地特色經濟,被群眾稱為“農民書記”、“算賬書記”。他嚴于律己,生活簡樸,從不利用權力為自己和親屬謀取私利,從不干涉建設工程招投標等經濟活動,以自身勤政清廉之氣感染著身邊人。